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思想建设>> 学习园地

回眸我的记者生涯

作者:张美华来源:发布时间:2015-07-31点击数: 3688 次

    我退休了,离开了我挚爱的新闻工作。我把最好的年华给了我曾经供职的《张家口日报》,这张浸透了几代报人心血的报纸也成全了我,回馈了我许多优秀的精神和品质。记者的生涯让我学会了尊重客观,不说瞎话;副刊编辑的职业让我懂得了敬畏文字,敬重作者———那些辛苦而伟大的脑力劳动者。最重要的是,记者这一职业让我的人生充满了激情和感动,让我的精神世界里永远拥有着阳光和正能量。我曾经和许多年轻的记者说过:生命中有记者的经历,此生便不虚不悔!
    回眸我的职业生涯,我深切地感到记者不仅是一个需要良知的职业,也是一种需要激情的职业,只有自身焕发了激情,才能用饱含激情的笔去激活别人的激情,而激情只能来源于感动。
    做记者近30年,每一次采写,我都被深深地感动着。我总是眼含热泪去倾听,眼含热泪去感受,眼含热泪去表现。最终把我的感动变成了许多人的感动。
记着我刚调到报社,正是早春时节,风沙刮得很大,我在招待所的一个房间倾听一个女人的心声。她是沽源的火化工。听着她讲那些不被理解却坚守职业的故事,我哭了,我脑海里涌出了这样的句子:“人们可以同情你的苦和累,但不会宽容你的低微”,于是我把那篇报告文学的题目定为《道是低微却崇高》。因文章融入了我的感动和对人物的理解,那篇文章获得当年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
    那年夏天,去康保一个叫大萝卜的村里采访,我甩掉皮鞋、扯下筒袜,把一双赤脚踩在了被夏日骄阳晒得烫人的热土上,那位做了肠癌切除手术的村支书对我说:“三年后,你再来,这里会大变样!”听闻此言,我哭了,我感到自己就是这片热土的女儿,我没有忘记这片土地的权利,只有讴歌它的义务。于是我写出《一个脚印一支歌》的通讯。
    1995年,当我采访了许多人,许多事,含着热泪写下了《开放———张家口的里程碑》这篇报告文学,其中多写了一位领导几笔,因他的谦虚而未能见报时,我又哭了———为自己的得意之作不能面世,更为那位领导的高风亮节。许久,我的心底都回响着他的那句话:“那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那是许多人许多年的梦想!里程碑不能靠写,得靠干!”……
    每一次这样的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每一次这样的写作都是一种思想的升华。我的采访对象、我笔下的人物感动着我,也提升着我的精神境界。我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一种崇高感、庄严感,这种情感烛照着我的灵魂,荡涤着我的杂念,让我的笔下能够倒出对生活的感悟,对理想的憧憬,对美好的呼唤。这些我采访过的人,发了芽般地长在了我的心里,成了鼓舞我向前向上的人生标杆,我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一种鼓励,一种鞭策。有的我虽然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但我记得他们的形象,记得采访时的情景,记得写作时的激动。
    二十多年,作为市级报社的记者,我跑遍了市辖13个县的山山水水,采写了许多行业的许多人。
    我写一位女评酒员———《生活是一杯酒》,似乎是写我和她一样的人生———生活的酒,不论是辣的白酒还是甜的果酒,我都有勇气一饮而尽。
    我写一名和我同龄的植树模范、全国人大代表———《袁妙枝种树》,深切地感到:女人不仅仅是花,也可以让生命长成一棵葱郁的树,她抽出的枝是树本身,而我抽出的枝叫新闻。
    我在新闻的树干上尽情地舒展着我的枝叶,不曾想却和一个组织结缘了。
    那年我采访张家口财贸学校的高级讲师吕铁铮先生。先生教书育人,著作颇丰,先后主编、合编了多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著作。采访中我得知吕老先生还是九三学社的副主委。通过他的介绍我知道了九三这个组织。因为钦佩这个组织的人才济济,便主动亲近靠拢这个组织,以致后来我也成为这个组织的一员。
又是一个早春二月,我去阳原的泥河湾采访,意外地知道,著名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为发掘泥河湾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裴文中先生竟然也是我们九三人。进而我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九三人,而他的岳父正是我们九三学社的创始人许德衍。九三学社里的优秀人才如璀璨的群星,在每一个领域的天空里闪烁着熠熠光辉。
九三人的奉献精神感召着我,新闻理想和新闻职责鞭策着我。当家乡张北发生地震时,我先后7次赴灾区,写出了《灾难是一种凝集力》、《真是军民鱼水情》等长篇通讯和报告文学。当我拉着为老百姓搭建临建住房的小战士的手时,我的心母亲般的柔软。我母亲般地流着泪,表达着我的心疼,直到风雪把脸上的泪吹得结了冰。
时任总理朱镕基就治理沙尘暴来张家口视察走后,我沿着总理的足迹也走了一遭。我采访了上至市、县领导,下到基层干部和村民近百人,写出了《机遇来了,张家口准备好了吗?——总理视察后的热效应和冷思考(上、中、下)》一文,受到我市多位新闻界老前辈的称赞并获得了全国二等奖。这时我清醒地知道:一个记者的感动是缘于职责,归于职责的。
      2004年记者节前夕,我把这些感悟写成了《记者———永远令人感动的职业》一文,参加人民网第五届全国记者节征文,没想到竟获了一等奖。在那篇文章中,我写到:“只要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存在,只要让人感动的精神不灭,只要我感受感动的神经不发生故障,我会一直写下去的。”是的,直到退休,我一直都在写。退休后,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我还在写。我用我的文字记录着九三人的奉献精神,讴歌着九三学社事业的发展壮大。(九三学社张家口市委  张美华)
  

点击数:3688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