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员会 欢迎您! 站内搜索:
首页
领导讲话
社内新闻
参政议政
科技服务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社内英才
专题集锦
社刊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思想建设>> 学习园地

古镇逸韵·张家口蔚县暖泉

作者:刘慧敏来源:发布时间:2016-07-21点击数: 3194 次

    蔚县的母亲河壶流河,古称祈夷水,葫芦河,发源于山西省广灵县的莎泉,蜿蜒流入蔚县境内,在壶流河的北岸,坐落着一个始建于元朝的古镇——暖泉镇,它位于晋冀两省的交接边,向西不出一公里,便进入了山西省的地面,这是一个“鸡鸣两省”,“脚踏两地”的地方,甚至这边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也会传到另一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暖泉古镇独特的历史与民俗文化,再加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四古”(古寺庙、古戏楼、古城堡、古民居),使暖泉古镇成了蔚县历史文化的一个闪光点,一张响亮的名片,并已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说起暖泉镇来,值得大书一笔的东西很多,其中最具魅力的,当属两个地方,一个是古城堡,一个是泉水,这两个地方堪称暖泉镇的“双璧” 交相辉映,以它们迷人的风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仿佛一夜之间,暖泉镇的名字被叫响了。                  

    ——题记
    堡之情

    蔚县地处塞外,这在古代是属于边地,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游牧民族的交汇地带,历史上自战国时代起,两千多年来战乱频繁,各种势力你来我往,在这块土地上演绎着一场场腥风血雨的战争惨剧,生活在刀光剑影中蔚县的先民们,为了能在战乱中觅得一息生存的机会,于是纷纷筑垒自保,因此形成了蔚县别具特色的古堡文化,据统计,蔚县有八百村堡,仅暖泉镇中就有三个村堡,分别是西古堡、北古堡、中小堡。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就是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人称“小平遥”的西古堡。
    说起“堡”字,现代汉语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ǎo”,一个读“bǔ”,一个读“pù”,古代汉语中,它只有一个读音为“bǎo”。这是一个形声字,意为土筑的小城。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它的意思来,那就是用土做材料来起保护作用。在考古学中,常用“城”,“器具”和“文字”来作为衡量一个历史时期文明程度的标尺,可见城堡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走进西古堡,一刹时仿佛经历了时空的穿越,若不是看到街上身着现代服饰的村民与游客,还真以为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古代,高大的堡门,宽厚的堡墙,历经近千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倔强地屹立着,任凭岁月在它的身上雕刻下深深的印记,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去解读它的故事。
     西古堡以它严整的格局,阔大的“体型”在蔚县众多的城堡中脱颖而出,最令人称奇的是它的瓮城,按一般规则,只有在县城一级以上的城中才建有瓮城,而西古堡作为一般村庄居然有瓮城,这确实少见,还有,它是分南北俩个瓮城,内外的门并不在一条直线上,两个外堡门座西朝东,两个内门分别朝南朝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初修建者的巧思,这里含有独特的用意,如果外面的敌人一旦攻破了外堡门进入瓮城,并不能直接进攻内堡门,还得转一个九十度的弯才行,这样就使得内堡门的防御者避免了直接面对敌人的火力,以空间换取了时间,别小看这一丁点的时间,这在冷兵器时代,它往往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
    走进堡内,踏上石板铺的道路,看着脚下磨得光可鉴人的石头,那种与大地的亲近感是久居钢筋水泥壳子里的人难以体会到的,漫步在这样的街头,那种泥土的气息沁人心脾,纯朴的民风和善良的乡亲感染着你,让久居喧嚣闹市之中的灵魂,得到了自然的、纯净的洗礼于升华。堡内的布局是一街三巷,这是当地常见的形式,加上南北两座堡门正好应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理念。三条巷分东西,加起来是六,再算上堡里的“九连环”院落,可凑成“三、六、九”这12个吉利数字。古人在修建这座村堡时,已将哲学、文化、民俗的深刻内涵包融在其中了。可见我们的先人的思想和智慧,是我辈望尘莫及的。在这里,随便走进一个院子都能见到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历史,那一栋栋的房屋,一扇扇的门窗,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岁月味道。
    最能引人驻足流连的地方,就是那“九连环”院落,所谓“九连环”就是三座三进宅院并排连在一起组成的一个群体,这在当时绝对是顶级的豪宅了,这几处宅院当年都是属于镇上的首富董家的宅第。董氏家族的先人都有着蔚县人的勤劳和晋商的精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终于成了富甲一方的名门旺族。但董家人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将大量的财力投入到了公益事业,至今古堡的人们还在一代一代地传颂着并还都记得董家捐一囤黑豆盖起地藏寺的善举。当年董家建起这“九连环”宅院,就是希望让一家几代人聚居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三座宅院都有侧门相通,打开侧门,便可互相串访,了无隔阂。关上侧门又能保持各自的独立和秘密。这很符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儒家思想。不要以为古人因为物质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就生活得没有我们幸福,要知道古人自有古人的乐处。今天的我们是想象不到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的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暖泉的雕花也是堪称一绝,仅从这里随处可见精工细作的砖刻木雕上,就可以体会出古人优雅闲适的生活品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几处门楣上的砖刻文字“巷竹轩”“小自在”等则更能给我们心灵上以敲击。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气人瘦,无竹令人俗”,按说,以当地的气候条件论,这里不适合竹子的生长,很可能叫“巷竹轩”的地方,实际上并没有竹子,但眼中无竹,并不妨碍心中有竹。古人的这种诙谐与惬意,今天的我们还有多少?佛教中将彻底脱离尘世进入极乐世界称为“得大自在”,作为芸芸众生的如我等凡人当然得不到“大自在”,如何在尘世喧嚣中寻得几分清静和超脱,也是我们应向古人讨教的课题。
触摸着这里的一砖一瓦,黄土,青石,呼吸着这里带着草木与泥土味道的空气,眼中的古堡幻化出了一幅远古的图画:白日里的古堡,生机盎然,袅袅炊烟中,村民们菏锄戴笠而归,邻里相逢,嘘寒问暖,闲话桑麻,“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此情此景,像极了陶渊明的诗句,夜幕下的古堡,宁静而幽邃,溶溶月色中的深宅大院,闭门落锁。人声渐悄,屋里烛光摇曳,憧憧人影,映在纸窗上,窗外虫声唧唧……
                                
     水之韵

    说起暖泉镇名字的由来,必然会提及镇中那一眼泉水。
如果把古堡比做暖泉镇的身躯,那么泉水就是它的血液,古堡体现了男性的阳刚,而泉水则充满着女性的温柔,它是母亲的乳汁,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暖泉人,它清澈甘甜,冬暖夏凉,正是这一汪钟灵毓秀的泉水赋予了古镇生命的动力和迷人的风姿,使暖泉古镇成了堪与江南媲美的塞外水乡。都说暖泉镇自古出美女,看来也是因为受这泉水的长期滋润,以至于优化了DNA的遗传吧!
水是生命的起源,我国古代将金、木、水、火、土作为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古代西方也将水、土、火与空气称作四大元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水更是一种品德的象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先圣眼里,水不仅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它还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典范。“看山通禅意,观水悟道心”。暖泉镇的先人在开凿这一眼泉水时,除了供人们饮用外,想必还应有更深一步的含义。
当暮春之月,莺飞草长,嫩柳如烟时,这一池泉水仿佛也从睡梦中醒来,粼粼的波光,是它明媚的眼神,经过它体内涌动,一群刚脱去棉袄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冲到水边,尽情地嬉戏着,全不顾泉水弄湿了衣服,看来回家后免不了要受大人们的责怪了。
夏日来临,水中藻荇交横,游鱼穿梭其间,水边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柳丝,轻拂在水面上,微风吹来,划动起一圈圈的涟漪。亭台楼阁,倒映在水中,池水好像凝固了一般,偶尔有鱼儿“扑哧”一声跃出水面,搅碎了水中的图画,池水又变得似碎锦一般光怪陆离。“半亩方糖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用朱熹的诗句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清秋时节,天碧云白,这时的泉水,好似一个步入中年的男子,青春的躁动逐渐远去,化作了从容和淡定,就象罗丹的“思想者”在思考着生命的真谛。池边洗衣服的姑娘,媳妇们不时爆发出的阵阵欢笑声,象是为了不使这一池秋水独自寂寞而送上的慰藉,于是这泉水为她们的情绪所感染,荡起了微澜,把黄色的落叶摇摆得像一只只小船一样,引得那五彩的小鱼儿追逐不已……
    最壮观的景象当属天寒地冻的隆冬季节,水面上腾起的雾气有几丈高,并随时变幻着形状,就像孩子们玩的万花筒,隔着雾气看去,周围的景色如真如幻,虚无缥缈,恍如仙境。如果赶上大雪初晴的天气,在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的映衬下,一池碧水显得格外澄澈,格外深邃,澄澈得可以沁透人心脾,深邃得可以洞穿人的灵魂……
    暖泉古镇的泉水是暖泉人的圣水,正因为有了它,暖泉的豆腐才那么细白滑嫩;暖泉的凉粉才那么晶莹爽口;暖泉的姑娘才那么的水灵漂亮。这一汪泉水流淌了千百年,依然在汩汩奔涌,它流出了历史,流出了神奇,如今,它正相伴着暖泉镇的父老乡亲们流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九三学社张家口市委  刘慧敏)

 

点击数:3194 收藏本文